橫琴是珠海市轄下的一個海島,其作用類似珠海人的後花園.島上人口不多,餐館不少,以生蚝聞名.
近年來商人們看中了它,遂將之挖地三尺,大卸八塊.凡是被商人看中的地方莫不如此,故現在,也就是2013年5月的橫琴,塵土飛揚,溝壑縱橫,已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往日的安詳寧靜一去不返.
我心不甘,提筆記下橫琴曾經的風光,供後人胡思亂想.
一)順德1號
順德1號是個餐廳,在橫琴島三疊泉對面,兩者之間只隔著一條馬路.
07年我剛買了車,喜歡到處兜風,橫琴地廣車稀,景色怡人,故爾常來.
第一次瞎逛到這里,正是午飯時分.見到飯店招牌,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進來找吃,打算胡亂填飽肚子算數.
下了公路,拐進店門,諾大的沙石地停車場只有很少幾輛車停泊,車位由樹木分隔,雖然烈日當空,沙地熱氣灼人,但每輛車都可被樹影籠罩.
想起市區車水馬龍、一位難求的情形,我心里就一陣輕鬆,同時也為老板的生意擔心,又懷疑是不是菜不好吃.但我對吃並不挑剔,只要干淨衛生就好.
那時每次去都能找到包廂,到了2010年,就總是要坐大堂,停車場也常滿.最後一次去時,更是連大堂都滿座,店外公路上也停了一串車,一輛旅遊大巴差點就開不出去.
還是先回到第一次來的那天吧.
服務員帶著我們走過長長的水上迴廊,進入以順德附近小縣城命名的包廂.
包廂用竹和樹皮搭成,幾根木柱支撐著立在水中,靠水一邊還有個小陽台,面對著半畝方塘.
在等待上菜時,我搬了一張椅子坐在陽台上,點支煙慢慢地吸著,聽聽曠野鳥語,看看池里游魚;舉目遙望遠處青山上緩緩旋轉的風車,低頭俯視水塘中的天光雲影.
夏日的陽光穿過欄杆,在腳邊慢慢地移動;和風吹動白雲,在藍天中緩緩飄過;水面泛起鱗鱗波光,日照下散發出陣陣水香.蟬聲時時響起,又忽然停止,那瞬間天地仿佛有無限的寂寞.
吃完飯,我又離開冷氣房,回到水上露台,點上一支飯後煙,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嗅著空氣中木葉的芬芳,讓吹過水面的熱風擁抱我微汗的身軀.
曾致電家鄉有共同愛好的老友,說自己發現了一處幽境,希望他們來珠海,能和我共享美景佳餚.老友俗事纏身,遲遲不能成行,現在來已太晚.我們總以為身邊的一些東西是永恒的,只等閒暇時再來細品,再回頭卻已成往事。
也曾帶本地好友來此,但他們抱怨飯菜味道不好,而對周圍的景色視若無睹,令我頗感失望.
我比較在意周圍環境,買房子首先要看陽台和窗口的景色是否怡人,至少不能令人生厭,對內部裝修和結構很少過問;吃飯時左右絕不能有污物及庸鄙之人,否則食不甘味.象順德一號這種水上包廂,無人聲之亂耳,有清風之徐來,可仰觀山色,可俯弄清波的地方,正是我理想的飲食之地.雖滋味不足,亦不足掛齒.
隱者之意不在食,在乎湖光山色.
2010年國慶假期,和家人去橫琴順德一號餐廳吃飯.坐下後忘了拿煙,又跑出來,才注意到門邊立著一牌子,說為了配合橫琴發展規划,該店將于某月某日停止營業,看完心中有些失落.
不久之後,一個大型遊樂場和商業中心將拔地而起,人群將如蒼蠅般湧至.我只能以晦澀的文字,盡量記述這個我曾經的樂園,並祝開發商們早日破產,血本無歸.
二)失去的樂園
出了順德一號,循小路再往前去,也是風光無限.
雙向二車道的泊油路,當年平整光洁,車行其上,如船浮于水,如今被重型車輾得坑坑洼洼,塵土飛揚.
路左是黃石小山,山上裂岩枯草,山腳黃沙矮樹,有亂石點輟其間,相襯如盆景;右邊是海灣和灘涂,有大片的蘆葦掩映著漸漸下沉的夕陽,在晚霞中更顯惆悵.
老友勞某人失意時,常要我帶他來這里的海邊閒坐,對大海落日,以解愁懷.
![]() |
這麼好的地方怎麼能不帶上愛子 |
行不遠有一個破敗的海洋樂園,無甚內容,但曾與一班感情要好的學生同來,即便是乏味的地方,也留下美好印象.
無聊乏味的所謂海洋樂園 |
也被一群活沷的女孩弄成美好的回憶 |
雙人單車 |
怪笑剪刀手 |
轉眼許多年過去了,一切都成往事,唯有美好的回憶留在心中。
下車往前走,泊油路後,是一片長滿荒草的土原.草很漂亮,夾雜著野花,空氣清新得讓人不由自主要來幾次深呼吸.
草地上零星點綴著幾棵我最喜歡的台灣相思樹,它那綠霧般的樹冠,在我眼里有無法形容之美.
往深處走,可以上山,但那次父親腿腳不便,我就和朋友們相約來日,但這來日了無定期.
三)風車山上
這里所謂的風車山,其實是珠海橫琴風力發電廠.
發電廠一般類似工廠,而風力發電廠則比較象個風景區.
因為它要有風.而有風的地方,通常也有景.
之前我早就看到橫琴山上那一連串風力發電機,並且曾和朋友試過找上山的路,但沒找到.
後來一位同事通過曾去參觀過的熟人,探到了上山的路在一個叫粗沙環村的地方.
09年5月11日,因為學校開放日補假,我們幾個理科老師就出發去參觀.
過了橫琴大橋,一條大路直沖到底,右轉不到半分鐘,突然就見到了粗沙環村的交通標誌!
回想起剛才在路口見到一個大門,上面有風力發電的相關字句,于是倒回頭來到門口,見有“神華風能”字樣,找門衛一問,果然,門後那條就是上山的路.
門邊有停車場,徒步上山不要錢,但開車上去就每人收十元,且無發票,大約是門衛中飽私饟了.
我倒有興趣爬爬山,但幾位女同志十二分不愿意,只得交買路錢上去.
臨上山,門衛大叔警告:"下山不要開太快!"
這個警告非常有用,大家一定記在心里,並用到實踐中去,不然的話......
一路上空氣清新,權木叢叢,時而見到大海,時而見到城市.
來到一塊平地,大家都說風景太好了,就下車照相.
照完相,女同志們居然要徒步行走,把我丟下,我氣憤之餘,開車超過她們,走到時代的前列.
十幾秒鐘的樣子,就上到山脊,一條黃沙土路蜿蜒曲折地把風車串連起來,起伏不大,确是徒步旅行的好去處.就把車停在2號風車巨大的立柱旁,然後漫步往回走.
找到同事時,發現她們還在學蝸牛爬,連1號風車都沒走到.
等了一會,同志們都上來了,就去1號風車看.
這里削成個大平台,中間立著一座巨大的風力發電機.以往遠眺時,覺得它洁白修長,像桌上的小擺設.如今站在它腳下,才發覺柱子直徑與一輛小汽車相仿,直插天底.
平台下面,是橫琴老城區,和一望無際的大海.
山風陣陣吹來,巨大的風車槳葉嗡嗡作響,我和張老師同時抬頭看它,忽然大叫起來!
那瞬間,我差點跌倒在地,張老師抱頭鼠竄.其餘人吃驚地舉目觀看,也禁不住個個頭暈目弦,搖搖欲墬.
怎麼回事?
原來我們這一看過去,感覺那通天塔似的風車竟然正在向我們倒過來!
不過,仔細看看,才發現是風車後面的流雲所致,由于沒有陸地景物作參照,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把雲和天當作了參照物.雲向後山飄去,就產生風車向我們扑來的幻覺.
受驚之後,大家又覺得很有趣(肉麻當有趣),討論了一輪,象傻瓜似地呆看一陣,反復體驗後,才又向前走.
遠處的天空不時有藍天在夏日的濃雲中顯現,但我們頭上則一直雲遮霧繞.既不是陰天,又沒有陽光暴曬,實在是郊遊的好天氣.可是女同志們仍一直抱怨沒有擦防曬霜,想躲進車里去,我則堅決地把她們引向革命的正确路線,和資產階級的小車不斷拉開距離.
我沒想到在五月的珠海,一座不高的山上,居然可以看到濃霧流水般越過山崗!遠處的風車,都在霧中出沒,很有名山大川的感覺.
然而這里沒有名山滿地的垃圾,螞蟻般的人潮,只有我們幾個人在逍遙地漫步,心曠神怡.不是名山,卻勝過名山.
過了2號風車,水泥路變成沙石路。那些砂石大約都被雨霧洗涮干淨了,不沾灰土,不染凡塵,走在上面,有足底按摩的效果。聽著鞋底的沙沙聲,體會著腳下傳來的顆粒感,遠足的味道十分濃厚!
我殘忍地驅赶著同行的老弱婦嬬,向山頂前進.她們穿著各種登山不宜的鞋子,叫苦連天.
其實從照片中可見,天上無烈日,腳下無陡坡,她們是怕紫外線傷害了美麗的皮膚而已.
雖然我總覺得再往前風景會更好,無限風光在險峰嘛!但在眾女強大壓力下,勉強來到第五個風車就停下了.
站在山坡向下俯瞰,涼涼的山風帶著薄霧象海潮般湧上,山下的村庄時隱時現.其中有一處山庄,建在山谷間一個清澈的湖邊,精緻的別墅,平整的草地,在雲霧中隱現,有如仙境,令人神往.
看了好半天,我還是戀戀不捨,女同志們的手機紛紛響起,帶來黨中央和毛主席各種指示,令年過古稀的老李同志羡慕不已.我很響把她們的手機信號屏蔽掉,但苦思而不得其法,只好揮手告別青山,回奔紅塵.
下山的路上,好幾次腳下打滑,惹來驚叫一片.我跌個半死是不會有人同情的,需要保護的是待字閨中的女同胞,留下任何傷痕都足以讓我罵名千古,所以我當仁不讓地站到了隊伍後面,這樣,當有人跌倒時,就不會把我也鏟下去,反而能看到一場好戲.
一般來說,硬路面上的小石子,會起到滾珠軸承的作用,令你很容易滑倒.所以,要走含土量多的地方.這種地方,石子會陷進土里,不會滾動,人走在上面,變成失足青年的風險小很多.
回去的路上,有一段路是水泥路,但上面很多小石子.根據前面的理論,這是最危險的路段,一定要慢駛!
想起上山時門衛的金玉良言,如果開車下山,此段路就極其危險.
寫這篇遊記,我心里也很矛盾.這麼好的地方,老實說我不是很愿意與別人分享.風車山上很少有遊客,只有藍天白雲和芳草,一條土路沿著山脊蜿蜒穿行,連接著每台風車,非常適合孤獨的思想者漫步、思索.
希望我下次去那里時,不會看見滿山遍野的人海.
值得慶幸的是,開發商們並不打算鏟平此山,所以,當塵埃落定後,大家還是有機會一睹此山的風采.
早想給大家介紹這些令我感動過的所在,只是太懶不想動筆.隨著推土機隆隆逼近,我不得不提筆把它們記下,唯恐思憶會被歲月磨平.
人生總有遺憾,看著心愛的東西逐一滅去,又無力挽留,徒添煩惱!愁悶發諸筆端,心情方得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