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麵之道——解析麵包製作的原理,及家庭簡易製作指南

 本文特點:網上教人做麵點的資訊很多,本文不同之處在于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而其它文章我從沒見過有解釋的。凡是很容易在網上找到做法的,我附上還不錯的網址大家自己去看即可。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1)讓大家了解西點的做法及原理 2)能在家里做些簡單的西點  3)了解一些行業內幕。

我從來就不喜歡下廚,在菜市走一陣就會頭暈,當然更沒想過要成為一名廚師,如果要我煮吃的,那只能是方便麵。但造化弄人,現在我已經是個半吊子西點師了。

2017年失去教職後,在家閒了幾個月,偶見勞工局技術培訓中有西點班,心中忽然一動!

我這個人好奇心很重,對未知領域總有一種探索心理。本來廚藝是零,但喜歡吃點心、甜品,對這些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頗為好奇,反正也沒事做,就報名參加了西點班。

培訓班晚上七點到十點的樣子,以方便上班族,上課地點在巴波沙馬路的工聯大廈。每天要打卡,然後在教室聽師父簡單講一下規則、注意事項,就去廚房實操。下課後要清洁廚房(掃地抹台),消毒用具(消毒水拖板、煮沸抹布),脫下圍裙扔進洗衣機,打卡走人。

在工聯的廚房里

開始我最想學做雪糕,因為喜歡吃,但課程中並沒有這個內容。後來才知道:做雪糕太簡單了,以致師父都懶得教。

我們主要學習做麵包、蛋糕,偶爾做些小點心。

印像中,麵包樣式簡單、價格便宜,點心花樣繁多、價格貴,所以點心應該難做,但其實麵包才是技術含量最高的。點心則需要的材料多、工序多,操作需要些技巧。只要你不怕麻煩,假以時日成為熟手並不難。而麵包呢,你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好。

培訓班對著裝有規定,但一般不會抓得太緊。進廚房前先洗手,穿上圍裙,然後準備工具和材料。弄好後聽師父講解,對從不下廚的我來說,聽得有些吃力,所以要用筆記在師父給的配方紙上,例如那種材料先放、麵粉搓到什麼程度、發酵時間、烘烤溫度和時間等等,有時都來不及寫。等漸漸熟悉後,發現有些內容是不用記的,筆記才變得簡單些。

這個是師兄還是師妹寫的,我的字比這個難看些

前面說過,最難做的是麵包,這里重點講一下。

 

麵包的做法及原理:

麵包大致分兩種:普通麵包和酥皮麵包,前者需要大量經驗,後者需要更多的技巧、更長的時間。

麵粉一定要用高筋的,原因後述。在超市買小包麵粉時,包裝上會注明,注意看即可。如果用錯了粉,你會得到一團稀泥(烤烤也能吃,就是傷面子),我錯過一次,所以知道。

做普通麵包大致的流程是:按配方(一般網上都能找到)稱材料;除了牛油(黃油)外,都混在一起用機器攪拌或手搓;到出筋後加入黃油再撹拌或搓,直到出膜;發酵;取出稱量、分割,除去大氣泡,整形;再發酵;入爐。下面逐一解釋原理和注意事項,往往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哈哈。

1)揉麵:用機器的話,淘寶上有和麵機賣,百多元即有交易。貴一點的有廚師機,幾百到幾千都有。把干料倒入麵盆,安裝好,慢速攪勻,便可以緩緩注水。

      人手揉麵的話需要有個較大的工作台(港澳的住宅通常很擁擠,建議用機器),把干料倒入一個大盆中,用手攪勻後倒在桌上(直接在盆里揉也可),撥開中間,使之成環形火山狀,中間倒入水,手在水和麵交界處劃圈,將麵粉一點點刮入水中混合,攪成一個又濕又粘的麵團後,開始雙手揉搓。

第一個難點:水加多少?不同品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所以不能照搬配方中的水量。否則加多了,總也搓不成團,麵粉永遠粘在你的手上不肯落地;加少了,出不了膜,就做出一塊堅硬的不知是餅還是麵包的東西(烤烤也能吃,就是傷面子)。因此不要一次把配方中的水加完,留一點,邊搓邊看情況決定是不是要再加。怎麼看?用機器攪的話,很難用言語描述,這就是做麵包需要經驗的原因。如果用手就比較簡單:揉到麵不沾手,又軟又滑,就可以了。麵團表面光滑,表示有膜。這個膜的功能,後面再講。如果要加牛油,先不用揉到這麼完美。

開始時你的手會被濕答答的麵粘滿,多數人會感覺不舒服。搓到不怎麼粘手,表示麵粉吸水差不多了,才可加牛油。這個過程大約十幾分鐘。用手搓可以顯示你的功力,但很累的。不是參加食神比賽,或者在朋友面前顯擺,我一般不這麼干。

 

2)加牛油:牛油會包裹面粉,使之不容易吸水,所以要後放。加入牛油後本來已經不怎麼粘手的麵團又會變得粘手,繼續搓,搓到它變成一個光滑柔軟、不粘手、不粘台的麵團,就可以測試了。手沾點油,揪下一小團麵,將它慢慢拉薄,能拉成半透明,甚至用手指戳都能像氣球皮那樣頂起來(夸張了點),把五根手指插進去,手指像戴了橡膠手套似的,這就是做麵包的第二個難點:手套膜,它是搓麵的最高成就,麵包師們孜孜以求、引以為傲的境界,也是菜鳥與老鳥的分界。不過我要提醒大家,即使搓不出手套膜,只要不是太不像話,還是可以做出好吃的麵包的,故不必太過自責。

      能否出膜,主要與你的配方、水量合適與否、手法、時間相關。

手法:用機器的話,沒出膜就再攪。太熱就加點冰水和麵粉(新手淚點)。用手的話,著意讓麵團受到拉伸(別拉斷),像用搓板洗衣服那樣推拉麵團,盤它、揉它,時不時用力摔打(需要大工作台,並且有噪音)。這個過程大約半小時或更長,所以再次建議大家花一兩百元買個機器。當然,如果麵包師之意不在做出多少麵包,而在于修煉高尚的情操、卓越的武功、苗條的身材,那還是可以用手的。如果能在搓麵過程中注入真氣,或可煉成太極化骨綿掌,成為少林西點學院的大師級畢業生。

3)發酵:在人類的麵包師不知道發酵之前,麵包據說是可以砸死人的。發酵的目的就是讓麵包內充滿氣泡,這個工作由酵母菌完成,它吃下麵團中的糖,排出氣體(就是酵母菌放的屁),使麵團里形成一個個小氣泡,麵包就變得鬆軟了。酵母菌的屁明顯比人類干淨得多,無色無味,不影響口感。順便提醒某些很害怕身上粘到細菌的人,大多數細菌是好的,或者中性的,能讓人生病的細菌只是極少部份。如果你全身內外真的一點細菌都沒有,那才會生病。

現在可以說手套膜的用處了:這個膜這麼難弄,為什麼還要弄?道理就像吹氣球一樣,你很能吹,但沒有氣球你吹什麼?手套膜就是一個有彈性的氣球。有了它,酵母菌放出來的屁才能更好地形成氣泡,而不是從麵團的縫隙中跑掉。也就是說:手套膜的出現,說明麵團已經變成類似口香糖的東西,能像氣球那樣包住酵母菌放出來的氣,這樣就能讓麵包里的氣泡更多。

之前說過,即便你揉得這麼"膜",還是可以做出麵包的。就像吃泡泡糖,你嚼充分了,技巧好些,能吹出大泡泡;嚼得不太夠,也能吹出小泡泡。麵包好不好吃,和里面的氣泡大小有關係,但不是很大。因為氣泡多且均勻,麵包彈性就好,但你吃麵包不是吃"彈性"吧?

第一次發酵時間大約一小時,與你加酵母的多少、溫度高低、出膜的程度有關。溫度高會快,溫度低會慢(有點生物常識的人都懂)。大致上麵團變成之前的兩倍大就可以了。還可以用手指蘸點麵粉戳一下,如果很快彈回,說明還可以再發一陣;如果戳出一個坑,慢慢回彈,就差不多了。如果戳下去一點也不回彈,可能就發過頭了。發過頭的麵包會發酸,可以這樣理解:酵母菌吃太飽,除了放屁,還大量拉屎撒尿(尿酸)。

左邊是自學成材的珍珠奶茶,右邊是第一次發酵後的麵團。表面不太光滑的樣子,可能水有點多)

4)拍氣、切割、整形:發酵完,就把麵團按你需要的大小切成團,要用秤保證大小一致。如果大小相差太多,烤的時候會有些熟有些生。道理很簡單:大的包當然難烤透嘛。

切好後拍幾下,主要是把太大的氣泡拍爆(也可擠爆),這樣麵包的氣孔會均稱些。當然不拍也可以,烤的時候麵包邊上的大泡可能會爆掉,留下個難看的破口(也許是個性)。

拍完後把它搓成表面光滑的小麵團,下面收好口。有點像包子封口,但不要留個豬嘴,平滑為佳,主要是防漏氣。之所以要搓光滑、要收口,是要表面形成膜,不讓發酵產生的氣跑掉。這時可以立即整形,也可以挨個放在盤子里,放十分鐘等它鬆弛(用濕布蓋上,使表皮濕潤保持彈性)

記住這個小圓包的大小

因為剛被你拍走許多氣,又搓了一頓,麵團變得很緊很有彈性,如果不讓它鬆弛一下,當你想把它做成你要的形狀的時候,它會像橡皮筋那樣回縮,不肯就範。當然,如果你要做的麵包本身就是球形的,就沒什麼事了,直接進入下一步。

鬆弛完,你就可以將麵團做成各種形狀,然後進入下一步。

沒有鬆弛直接整形的例子

第一次在家做葡萄乾麵包,奇醜無比

5)二次發酵:大約一小時,用手指輕輕壓一壓,凹下去的地方有點彈性但不會彈回很多就可以了。這也是靠經驗,很難說清楚。如果暴露在外,可用保鮮膜覆蓋保濕。不要用濕布了,因為影響發酵。最好直接放進烤箱里關上蓋子,因為用保鮮膜蓋的話,最後撕下來時有可能扯壞麵皮。

對比一下上上上個圖的小圓包,發酵後變成這麼大。

6)我從來不預熱烤箱,因為怕麻煩,發好直接開火,時間比配方里說的調長點。體積大的包要用小火長時間烤,體積小的可用大火短烤,過程中要看表皮情況,變深色就蓋上錫紙防止焦皮。因為麵包里很多氣泡,導熱性差,體積大的中間熟透的時間長,如果用大火,表皮很容易焦、干、硬,而內部卻還沒熟。

 

圓餐包烘烤中

自己覺得表面顏色夠深了,就蓋上錫紙

烤好的小圓包,旁邊是自學成材的楊枝甘露

一般遇到同行,才需要把包掰開,給對方看內部結構(討罵時間),外行就不必了

提子包,皮焦了點,形狀難看了點




酥皮麵包。。。估計要寫上萬字,還是算了吧。

 

 

蛋糕的做法:

絕大多數甜點都是在蛋糕的基礎上加點配料、輔以幾道工序做成,這里教大家做基礎蛋糕,之後怎麼發揮就自己決定了。

蛋糕大致分兩種:磅蛋糕和戚風蛋糕。不需要酵母,要用低筋麵粉,如果用錯,好像也沒什麼,可能還別有一番風味。麵包可不能用錯麵粉哈。

比起麵包來,蛋糕容易做太多,只有一個難點:打發。

磅蛋糕做法:

它的配方特別好記:牛油、低筋麵粉、糖、雞蛋各1磅,所以叫磅蛋糕。因為牛油用得特別多,又叫重奶油蛋糕。

它的特點是:成本高,緊實,超甜,超油膩,超飽肚,放在冰箱上格冷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心情不好就拿出來切一片加熱吃了,然後你就什麼都不想吃了。

牛油比較貴,市面上賣的蛋糕常用人造牛油代替以降低成本,據說對人體有害,但據說已經改良了,但又據說沒這回事,我也不知道了,反正自己做,不管了。

首先把軟化的牛油(冬天加熱,夏天自軟)放在大盆內,攪成稀泥,加糖,攪勻,用打蛋器打得它臉色發白。把蛋液一點點倒進去,邊倒邊攪打。可以加點泡打粉,這樣產生的氣泡會更多,蛋糕更鬆軟。

打勻之後就可以倒進模具烤了,它是否鬆軟取決于:你是否打得夠多氣泡,是否加泡打粉。

這是我在家做的杯子磅蛋糕

詳情可參考下面網文:

磅蛋糕做法

 

戚風蛋糕做法:

平時我們吃的蛋糕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戚風蛋糕,做法見下面網文:

戚風蛋糕做法

解釋:

為什麼蛋黃和蛋白要分開?因為蛋黃不易"打發"(打出很多氣泡包在蛋液中),蛋白則較容易。蛋糕是否鬆軟Q彈,全靠打發出來的氣泡多少。

如何分開黃白?可以買專用的分蛋器,有時你買烤箱什麼的會附送,所以先別急著買這些小件。也可以徒手操作,並不像你想的那麼難,網上很多教學影片可查。

麵粉為何要過篩?怕它在蛋液里結成團,那你吃蛋糕的時候就會常常咬到一團干麵粉,很掃興的對吧?如果你是被迫做蛋糕,做給你討厭的人吃,那就不要過篩(要不要下毒自己決定)。

麵包很少後期處理,但蛋糕就常見,我真的懷疑做蛋糕的人洗了手沒有,反正我們培訓班里有些傢伙的衛生習慣就很令人生疑。


這堆蛋糕是上面那塊大蛋糕經過無數隻手、許多道工序後製成的,它不會也不可能再回爐,就直接拿去賣了,所以,西點師的衛生習慣就很重要了。
出于對人性的懷疑,我一般不買太多花樣的蛋糕。



雪糕的做法:

這是我當初去學藝的最大動力,然後,師父根本不屑教;再然後,我自己在網上搜了幾下,就懂做了。其實和做戚風蛋糕類似:去超市買一盒淡奶油(港澳叫忌廉),有風車、鐵塔、安佳等品牌,樣子像牛奶,但比較稠。把它倒進大盆子里,可以直接加糖或打到一半再加,無所謂的,用打蛋器打發到九成,放進冰箱凍一晚上就可以了。

這是基礎雪糕,之後你可以把它刨松,加些水果什麼的。或者讓它半融,然後擠到杯子里,加點巧克力粉、草莓醬什麼的,就是市面上常見的各種花式雪糕了。

在家里做西點要什麼條件?

只做麵包:烤箱,攪拌機,電子秤。做蛋糕:增加 打蛋器、盆,蛋糕模。這些是必須有的,其它可以湊合。

家用烤箱,淘寶三百元有賣,要有吹風的、上下火的。
箱頂是做方包的兩隻模具盒。

 在家做戚風蛋糕的示範:

所有工具及原料
上圖,由左至右:刮板、刮刀、砧板,盒裝淡奶油(忌廉),粟米油,糖,蛋糕模,打蛋盆,一袋蛋,一袋水果,麵粉
黃白分離



一半糖加入蛋黃中,再篩麵粉(兩手操作,沒拍照),攪成糊

蛋白打發到這個樣子,加入另一半糖

頂上的小勾勾還有點彎,八成了


這樣堅挺就九成十成了


打好是這樣子


把左邊的蛋白倒一半進右邊的蛋黃糊中,用刮刀拌勻,再倒再拌

混合後是這樣,在桌上噔幾下,把大氣泡噔出來


烤出來是這樣

接下來要把它加工成我自己的生日蛋糕,切掉頂部使之平整,再翻過來

塗奶油,撒水果

花了十個小時,到最後不耐煩了,一怒之下開始亂塗!就成了這個醜樣

極簡生活(懶人生活):人生有意義的事很多,能快速完成一件事,就可以省下時間享受其他的事。
麵包可以做得極復雜,例如牛角包、下圖的方包,需時約五個小時,對我來說就夠煩了;也可以做得極簡單,例如小圓餐包,但也要兩個多小時。
直接去買不好嗎?
這就要看你是否把做麵包當成一種樂趣了對吧。
牛奶麥片,加一塊自製的蒜香牛油方包

懶人在家里做麵包的建議:
       其實就是我這種懶人的心得。
       所有器具都在淘寶買,除非你想買進口的。所有食材都不要在祖國買,除非你想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祖國河山基本已被污染,種出來的糧食,即便沒有黑心農工商往里面加料,土地本身就不干淨,種出來的東西便有原罪。不排除有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出產好東西,但我是外行,不想冒這個險。
       一次多做些,合理安排時間,盡量簡化步驟。
       合理安排時間:做麵包的間隙,可以做個蛋糕。攪麵團需時五十分鐘左右,這段時間可以做個珍珠奶茶。第一次發酵需時一小時左右,這段時間足以把蛋糕的原料準備好,手快的完成打發、混合也不是難事。第二次發酵也需一小時左右,你的蛋糕也就烤好了。等你把蛋糕拿出來,趁熱將發好的麵包放進去,省時、省電、環保。烤麵包的過程中,你可以處理蛋糕,或者玩玩遊戲,刷刷手機,看看書,健下身。
       簡化步驟:上面講的做麵包步驟,有些純粹是吹毛求疵之徒發明的,試想先民們哪可能有這麼多講究?最初的麵包連發酵都不用(那時還不懂),當然我不建議省去這個步驟,那樣你不如做餅乾算了。想像一下你抱著一隻半個腦袋那麼大的餅干在啃的場面。如果你覺得這樣更好吃......其實是好事,至少省心了,而且還可以加入猶太教和天主教(根據哥林多前書5:6-8,認為發酵代表罪惡),成為聖徒的可能性較高。
       我不喜歡吃烤麵塊,所以還是要發酵。簡單的麵包做法是:
       1)機器揉麵約四十分鐘,然後別管它有沒有出膜,拿出來搓成圓胖就靜置發酵一小時。
       2)將發好的麵稱一下重,想做成幾個麵包就除以幾(手機里有計算器),然後粗略切成你要的塊數,再用秤稱量,多切少補。逐個搓圓。這個過程大約二十分鐘。然後直接放進烤箱或用保鮮膜蓋住,開始第二次發酵,大約一小時。
       3)烤,大約四十分鐘左右;出爐冷卻時你可以收拾、洗刷用具,大約十幾分鐘。然後把烤好的麵包裝盒放進冰箱冷凍。之後要吃的時候拿出來熱一下就可以了。
       從上可見,即使這麼簡單直接的麵包,也要花四個小時有。雖然其中有兩個多小時的發酵和攪拌過程你不需要一直盯著,但也要設好鬧鐘,不能外出的,所以沒有空閒的人實在是很勉為其難。如果你非要做足全套功夫,出來的麵包只是樣子比我這種做法好看一點而已,吃起來並無差別。你又不是拿去賣,在懶人看來很不劃算。有強迫症加完美主義的人另說。
       一次做兩個包,和一次做六個包,假如你的攪拌機和烤箱夠大,後者花的時間比前者可能只多了十分鐘,而不是三倍。所以,在你的設備夠用的情況下,一次過塞滿它才最有效率。有時我會把烤箱上下都放一盤麵團,烤到上面的包表皮焦脆時就把上下對調。這樣做一次夠我吃近兩個星期早餐,相當每天用十分鐘準備早餐,還能接受。

       更簡單的麵包做法:一次發酵
       簡稱一發麵包,具體步驟:準備材料器具,攪麵,不發酵直接搓圓放入烤盤,就在烤盤里發酵,發好就開火烤。這種方法又節省一小時,烤出來的麵包樣子比較粗糙,內部氣孔大小不勻,吃起來倒是沒什麼差別。我想吃麵包又沒耐心的時候都這麼干。

       做基礎蛋糕是沒什麼好簡化的,能省的主要是後期製作。如果你不想在蛋糕上擠花、做巧克力小人、切出各種造型等等,那比麵包快多了。

考試:

本來學完後要參加考試,合格後成為國家認證的一級西點師,但那天剛好是我找到新工作(巴士司機)後第一天上班的日子,不好意思請假,結果沒參加.所以我說自己是個半吊子西點師.有證和沒證的差距啊.

考試用書
       考試分筆試和操作兩部份。筆試考理論,包括食品安全、環境衛生、衣著、材料營養成份等等,要記不少東西,一些文化基礎較弱的師兄因此被淘汰。操作方面要做三樣東西,主要是麵包,種類由主考方指定,最怕是做酥皮包,其次是方包。烤焦、沒熟、超時都不及格。另兩樣自選,當然要選最簡單的,比如調一杯甜品什麼的。
       記配方也是令人頭痛!但主辦法很能理解我們的難處,考前不久把範圍縮窄不少,不然把一大疊配方記住是不可能的。

謝師宴(這張照片不知是哪個笨蛋拍的)

入門恩師
多謝師父教我技能,一生受用,一生銘記

後記:

在學西點過程中,我對廚房熟悉了,之後竟無師自通,可以在網上查到菜譜就能炒出相應的菜來,無論中西菜都一樣,這完全出乎當初的意料.目前老婆最愛吃我做的生炒骨、煎牛肋骨,每次必清盤.

追蹤者

紅葉,又見紅葉,

紅葉,又見紅葉,
秋天,又是秋天...

踏歌行

在那高高的青山上,有怒濤一樣的白雲!
在那無際的群山中,有我愛的清風.
迎著風,我走在洁白的雲邊,四周是深色藍天.
我唱著歌,給那爛熳的山花!

關鍵字

隱者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