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1

衛青、霍去病的成功和李廣的失敗

衛青、霍去病的成功和李廣的失敗

(讀本文需對西漢史有較多了解)

 

<史記>把李廣定性為生不逢時的悲劇英雄,大加頌揚!而對衛青的描寫卻不咸不淡,略偏褒。

然而歷史上漢對匈奴的戰爭中,衛青戰無不勝,屢立奇功;李廣則十戰九敗,偶爾來個全軍覆沒,自己還一度被俘。

後世有詩云: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

意思是說:衛青沒打敗仗是幸運,李廣沒能封侯則是運氣不好。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遠古的歷史,已不可重回考証,但就憑現有的史料,我也不敢苟同“運氣”這種解釋。

毛主席發話了:一個人一次不走運並不奇怪,奇怪的是一輩子不走運。

(摘自<毛主席語錄>n卷第n頁第n)

 我也奇怪了:衛青一兩次走運倒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他怎麼就老走狗屎運呢?李廣倒一兩次霉也算了,難得他少年起就和匈奴打個不休,自稱大小七十餘戰,就沒能因此評上個象樣的職稱,例如關內侯什麼的,難到他倒足七十多次霉?

 更奇怪的是:李廣從小打到老,戰場經驗豐富得不得了,即便一個原先對戰爭毫無經驗的普通人,也該百練成鋼了吧?

象高帝劉邦,一開始屢戰屢敗,被項羽追得老爹都不認得,還經常性地全軍崩潰,但人家到老還打成精,沒對手了。這李廣怎的就一直沒打出個樣子來呢?

衛青是什麼出身?一個私生子,也就是現在的野種。好不容易被親爸收回主權,卻又受兄弟們排擠,被赶去放羊。從這點看,他天生就該被匈奴人抓去當個放羊奴,那是他的特長。一個放羊的野種,你說他能有多少軍事素養呢?

如果有一天你在邊疆閑逛,看到一名年輕的解放軍連長,帶著一票人和境外敵對勢力、境內分離主義勢力的武裝份子咆哮廝殺,打得天昏地暗,刺刀見紅。經查訪他還是原國防部長的兒子,受到邊疆戰士的廣泛崇拜;一轉眼又見到路邊站個流鼻涕的小牧童,一調研才知道是個計划外非婚生子女,連親兄弟都不待見,你覺得未來哪個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機會大些呢?

這不廢話嗎?就連我,都會投票給連長,而不是小牧童。

在這關鍵時刻,毛主席又發言了:高貴者最愚蠢,低賤者最聰明!這話很刻毒也很準确,連毛主席自己都逃不了它的詛咒,衛青和李廣當然也跑不掉(毛主席低賤的時候多聰明啊,登基後又干了多少蠢事)

李廣當邊郡太守靠的是什麼?那可是人家一刀一槍干出來的!衛青當將軍靠什麼?那完完全全是裙帶關係,走後門上去的!在當將軍前,這小子先放羊,後當家奴,和女主人眉來眼去,還差點沒給仇家宰了當菜吃。之後由于皇帝個人愛好,才得以成為貴族,估計是連軍隊怎麼運作的都不知道,這樣的一個人屢立戰功,大家不懷疑他走狗屎運才是天理不容啊!

 

迷路風雲

我們都知道,李廣死于自殺,而導致他自殺的原因是迷路。

和我一樣,李廣同志大約是個路盲。

每次我身在異域,鉆進商場里逛一圈後出來,如果憑感覺走,幾乎一定走錯。想前進時,就會踏上歸途;想回去嘛,偏又走上前進的道路。

 有一次站在他鄉的超市門前發狠道:老子确定走哪條路後,就反過來走,看你還錯不!

結果居然又走錯了……

我已是路盲中的極品,但我不指揮軍隊,不會有一群人跟我倒楣,李廣卻有;另外,我很清楚自己是路盲,所以每逢有重要的行動,可能的話,事前一定會做好充分的準備,李廣好象沒有。


另外,李廣成年後就在邊關作戰,衛青則從小在內地為奴,為什麼一出戰,李廣這個土著竟然屢次迷路,衛青這個外地佬卻總能抓到“共軍”主力一舉殲滅?!

這個問題象團迷霧,籠罩在我腦袋上好久,然後我想出有以下幾種可能:

1)李廣被匈奴人收買了,故意走錯路,讓友軍落單以便敵人吃掉。但這很難解釋他後來自絕于人民的行為,也不能說明他的後人為何還繼續為漢朝效力。

2)衛青找到好向導,李廣沒有。可李廣自小在邊地長大,受到大家愛戴,出征打仗居然連個向導都找不到,這說不過去呀。

3)衛青在放羊時,遇到真神顯靈,傳授他奇門遁甲和太公兵法,李廣沒這命。嗯,這太玄了!雖然是我想出來的,但我自己也不大信。

4)衛青是機器人,是未來中國派回去拯救漢朝的,他腦中裝有全球定位系統,而且是不用衛星的、以你我智慧都很難理解的那種。而李廣是個正常人。

5)如史書所云:衛青運氣真的太好,他拍拍神奇大腿,決定往某個方向進攻,匈奴人剛好就在那,被k個半死。然後他換了個方向猛衝,不幸的匈奴人正好又在那里小便,褲鏈還沒拉就被逮個正著……衛青都有點不耐煩了,決定調頭回長安睡覺,倒霉的匈奴人剛好從那路過,又撞槍口上……就算現在的九流導演,也不敢這樣排戲啊。

6)衛青在匈奴人內部安插了間諜!李廣沒有。這倒是有可能的,但只能說明衛青為何能找到單于,卻不能解釋李廣為何連會師地點都找不到。當然,草原上地標少,不容易找對地方,但人家衛青和小霍怎麼每次都能找到呢?

 

戰力疑雲

其實說起來,李廣也不是從來沒遇到匈奴主力,他是遇到過幾次的,但遇到比沒遇到更倒楣就是了。

沒遇到匈奴人時,李廣還可以拍案怒罵:“媽個巴的死匈奴佬,今天算你們運氣好,沒讓老子逮著,不然的話,哼哼……”士兵們聞言熱淚盈眶:“李將軍太帥啦!”

可真讓他遇到敵軍又怎樣呢?

第一次是漢軍進攻關市附近的匈奴人,大概就是攻擊來和漢朝做生意的匈奴商人。雖說匈奴全民皆兵,那些所謂商人估計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但這樣搞也不太象話吧?

當時衛青還是個剛從奴隸混到將軍的小蹩三,根本沒打過仗,比趙括都不如,居然好意思和李廣同樣帶一萬騎出關作戰。而同時出征的另兩個將軍,也是衛青的狐朋狗友。于是漢軍領導班子就由一個沙場老將李廣,外加三個靠裙帶關係空降到軍中的菜鳥構成。

据說大軍剛出發,關內賭場賭衛青被打得鼻青臉腫然後廢為庶人和打勝仗回來封侯的賠率就到了三萬比一,而李廣則是一比十萬。

這雖然是我瞎掰,但相信大家都這麼想:幾個連紙上談兵都不配的傢伙(沒有衛青讀過兵書的記載),一個久經沙場的邊防軍司令,同時去打一伙做生意的(有點象當年義和團攻打使館),你說誰會贏呢?

關市就在邊境,想迷路的确不容易,所以四人中有三個遇上敵軍了!沒遇到敵人那個是公孫賀而不是李廣。

衛青越位一直打到龍城,殺俘七百個敵人回來。相對他手下一萬鐵騎,少是少了點,但李廣竟被匈奴商人們打得全軍覆沒,自己也做了俘虜!

一萬人哪!還是一萬騎兵!那是個什麼概念?

舉個例子說吧:我這間學校有兩千名學生,本地最大的學校有八千學生,李廣一次出征,就把兩間大中學的學生全拋屍野地,那家長們的哭聲啊,想想都不寒而粟……

 以當年每匹馬一萬錢的價格,光戰馬一項就損失上億金錢啊。

連那個幾乎戰無不敗的公孫敖,還能帶回三千殘兵,飛將軍李廣卻把自己都搭進去了,四將中排名倒數第一。

但輸光了錢的賭民很不愿意談這些,他們對李廣被逮住後如何略施小計逃回來的故事非常感興趣。可惜軍法無情,李廣逃跑的事跡雖然傳遍了千家萬戶,但還是被定為死罪!。。。。。。。贖為庶人(有錢真好)

那可是一個響噹噹的庶人,和你我這種貨真價實的庶人完全兩回事。

第二年太子劉據出生,私生子兼後門將軍衛青和帝國榮譽庶人李廣都被委以重任。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司馬遷稱匈奴人把李廣叫做“漢之飛將軍”(這是首次出現這個稱謂),幾年都不敢入侵該地。


其時,漢匈邊境十分漫長,匈奴人沒有入侵的邊郡並不止右北平一地,怎麼就單獨寫李廣的右北平呢?

而同一時期,衛青率三萬騎兵攻打匈奴,殺俘數千人----當它三千好了,那就是300003000,化簡得100001000。比之前10000700,很有進步,資產回報率上升43%,衛氏風險投資公司股價開始走高。

當然,由于史書中沒有記載漢軍傷亡數字(摸著良心說:你們覺得司馬遷是個合格的史官嗎?),以上計算含有水分。(摸著良心說:你們覺得司馬遷是個合格的史官嗎?)

 再過一年(元朔二年),衛青又出兵,奪取河南地,殺俘數千人,牛羊百萬頭(灰太狼:"老婆!我要跟衛青去抓小羊了,等我好消息吧!")

元朔五年,衛青率十幾萬人突擊包圍匈奴右賢王,殺了多少人不知道,總之右賢王只帶了幾百騎兵逃走,其餘一萬多男女、將校和上百萬的牛羊都落入漢軍之手。以後很久沒見右賢王出場,估計老本都賠光了。

如果說之前匈奴人和我們一樣,認為衛青是狗屎運,現在大概就不這麼想了。

以上幾次出征都沒李廣的份,因為他呆在右北平當太平守。

 

看到這不知大家明白沒有,反正我是明白了:為什麼匈奴幾年沒去侵犯右北平?因為這幾年他們一直處于挨打、挨打、再挨打的狀態,被衛青打得找不著北了。

 

在這段時間內,發生了有史可查的、李廣自對匈奴作戰以來唯一一次全勝的戰鬥:李廣帶一百鐵騎,圍攻三名匈奴射雕手,大獲全勝!。。。。。。這故事家喻戶曉,我就不囉嗦了。我只覺得奇怪:不是說匈奴沒有進攻右北平嗎?難道人家只是路過?(這樣的問題在史記中比比皆是)

值得囉嗦一下的是:這場一百騎兵對三名步弓兵的“大戰”,連我這種臉皮極厚的人,都不好意思講出去,李廣卻能把它弄到偉大的<史記>都詳加記載,真的很令人羡慕。

 歷史上很多戰役戰鬥都只用一句話記述,例如崤之戰。而李將軍的百人“大戰”卻勞司馬遷大人的生花妙筆描繪得纖毫畢現,就差心理刻劃了。

情商啊……

接下來還有下文:在擺平三名射雕英雄後不久,李廣這一百人被幾千匈奴人追到了,要不是他臨危之際腦子里小燈泡接二連三地點亮,故意裝做無所謂的樣子在敵陣前晃來晃去,搞得匈奴人疑神疑鬼,才得以趁天黑溜走,不然又沒好果子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小戰鬥中,李廣身為一軍主帥,拋下大部隊,自帶一百騎出發追擊敵人,結果遇到匈奴大隊人馬,身陷險境,到半夜都沒回來。而他手下漢軍,卻因為不知他去了哪里而無法接應。這有點象現在的戰區司令親自帶兩個排去追殺敵人三個偵察兵,且又不告訴部下自己的去向,不但荒唐,而且可怕!

 

元朔六年春,衛青再次出征,這回帶上李廣入股,殺敵數千後班師,不知各人戰績如何。不過李廣是後軍,估計沒什麼業績。(司馬遷幾乎不寫漢軍損失,難道和現在一樣,這是國家機密?)

夏天,同一批將領又竄出關去,殺俘一萬餘人。

這時霍去病也出道了,初戰就斬殺二千多敵人(只帶八百騎),俘虜了匈奴的相國和單于的幾個長輩。而李廣大概又沒賺到什麼(以司馬遷對他的關注程度,假如他在戰鬥中有一點點英勇表現,<史記>中不會只字不提)

說來好笑,這霍去病也是私生子,而他那未婚先孕的壞女孩媽媽,就是衛青的姐姐。這漢朝人民物質生活不知怎樣,性生活還是很豐富的。霍去病能成為將領,也完全是靠裙帶關係。由此可見漢武帝用人水平實在是高,這樣都讓他碰到兩個將才,如果說運氣好,那非他莫屬。

漢軍就在這兩個靠女人爬上高位的野種帶領下,和匈奴作戰並不斷取勝。


元狩二年春天,偉大的私生子霍去病帶一萬騎兵長驅直入匈境,越過焉支山一千里,殺敵八千九百,包括兩個匈奴王。俘虜渾邪王的兒子、相國、都尉,繳獲休屠王祭天金人,取得輝煌的勝利!

夏天,漢軍分道出擊,李廣帶著四千騎,遠離大隊,犯了跑得太快的錯誤,遇到匈奴左賢王四萬騎(是他找到敵人還是敵人找到他?),結果慘遭圍毆,差點又全軍覆沒。若非博望侯的一萬騎兵在最後關頭終于出現在戰場(遲到好過沒到),李陵的事就提前上演了。

博望侯,就是漢朝家喻戶曉的、榮獲祭天金人獎的、大型驚悚災難片<逃出西域>中的原型張騫。這小子在匈奴及西域一帶流亡十三年,想說迷路是沒人信的,故法官看完案卷就忍不住怒吼:“張騫,你是怯戰,故意遲到,按律當斬!”

張騫屁滾尿流之際,法官又換上一副笑臉:“給錢的話可以不執行。”于是贖為庶人。


而同一時刻,霍去病的友軍公孫敖也玩失蹤,遲到並且一直不到。但人家私生子就是不同,以“你不去地獄我去”的精神,孤軍深入敵境二千里,憑一萬騎兵殺敵三萬二百(都是資深騎射手和長矛輕騎兵啊!),俘二千五百,包括王公貴族七十多人(玩過“騎砍”的同志們應該能想象那巨大的贖金數字),得到無與倫比的榮譽!

唉,以後我有機會為國家選將帥的話,在政審中一定要加入(婚生/非婚生)的選項。

秋天,渾邪、休屠王降漢,霍去病親自率兵受降,過程中斬殺不想做亡國奴的匈奴大丈夫八千人,帶回四萬連跑都不敢跑的孬種。 

什麼是差距?這就是差距。


李廣的最後一戰發生在元狩四年。

這年衛青率大軍出塞一千里,圍殲了單于總部,追殺二百里,又橫過大漠燒光匈奴在趙信城的存糧(吃不了兜不走的全燒了),把匈奴生態環境嚴重地破壞了一番,加速其沙漠化。

有詩贊曰:月黑夜風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幹完壞事往回走,過了沙漠後,才看見本應沖在大軍前面的“前將軍”李廣,還帶著部隊在找路呢。

一向待人寬厚的衛青看李廣這副熊樣也忍不住生氣了:他娘的老子數千里路打打殺殺跑了個來回,你老小子還在這瞎晃悠,路盲也不是這麼個盲法呀!要是俺有個三長兩短指望你來救,早死蹺蹺了。跟這種人一起打仗,真他X的恐怖啊!

估計所有部將都想不通李廣怎麼會迷路迷成這樣,戰爭至此也打不少年了,來往漢匈的使者、走私商販、間諜不計其數,漢軍中也有很多匈奴那邊的人,單休屠王、渾邪王的投降,就一次性帶來四萬多,別說找一個向導,就算找一百個也不是問題啊。

大家百思不解,各種推理+腦筋急轉彎都得不到答案,就決定召李廣來問個究竟。李廣自己也感到無法面對那麼多充滿求知欲的眼神,羞愧之下,自殺了!臨終還不忘把自己迷路的光榮歸于上主。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到,所謂飛將軍李廣,就是一個運氣很好的路盲。當他不是路盲的時候,運氣又很不好。

在最推崇他的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錄了他和匈奴間的一些經典戰鬥,勝利的也只有一次:一百鐵騎對三名射雕手的那次……據司馬大人的描述,那次戰鬥好像還是他一個人打贏的。

 

司馬遷記截:李廣,男,疑似漢人,出兵一百次,迷路九十次,戰鬥十次,戰敗九次。

司馬遷評價:驍勇善戰!(摸著良心說:你們覺得司馬遷是個合格的史官嗎?)

匈奴人評價(證人:司馬遷):漢之飛將軍!----都在天上飛,難怪老迷路。

漢武帝評價:此人運氣不好。

鄙人的評價:李廣武功高強,但為人陰險惡毒,兼沒有頭腦,指揮水平低下,戰敗乃他家常事。

我各舉兩三件事可以令諸位看出衛青和李廣的為人。

 

)衛青

1)殺人立威事件:

元朔六年,衛青率軍出征,前軍和右軍遇到匈奴主力,三千騎兵傷亡過半,前將軍趙信率八百殘部投降,右將軍蘇建只身逃回。

這時有個叫周霸的混蛋建議衛青殺蘇建立威(衛青這人大約是不夠威猛),但衛青委婉地拒絕了。

漢朝對敗軍之將的處理大多是斬首示眾(可出錢贖命),而從諸將對話中,我有種感覺:衛青似乎從來就沒有殺過戰敗的下屬,最多交給廷尉去處理。

 

2)毆打主帥事件:

另一次是李廣死後,其子李敢遷怒衛青,把他打傷。在漢代,一個下級軍官毆打皇帝寵信的主帥,以下犯上,定個死罪十分容易(蘇武的兄弟僅因為侍候皇帝不周而自殺),但衛青卻極力隱瞞此事,不處罰、不聲張、不上報。

此二事,都發生在衛青位高權重,聲望如日中天之際。

 

3)拒封事件:

衛青搞定右賢王班師回來,皇帝不但給他封賞,還要把他三個未成年兒子也封侯。他立馬拒絕,說:"作戰勝利,是將士們努力作戰的結果,這仨小子寸功未立就封侯,讓我以後怎麼好意思面對三軍。"

 

)李廣

1)殺霸陵尉事件

再看看李廣,他失意時,曾于夜晚回城,違反當時宵禁令,被亭尉喝止,只得在亭下過夜。等皇帝重新起用他做太守時,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亭尉召到軍中誅殺。

其心胸狹窄,對法紀和他人生命的漠視,可見一斑。

2)殺降事件

李廣曾在隴西鎮壓羌人叛亂,他誘降了一批首領,然後把他們全部殺掉,以此平亂。這可不是一個善戰的將領能做出來的事。

後來他的一個朋友說:“殺死來降的人是不吉利的,將軍運氣不好,大概和這有關吧?”李廣也說:“這事我也很後悔。”

<史記>一直對李廣贊譽有加,把他描繪成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但同樣是<史記>中所記載的事例,卻讓我們看出:李廣其實是一個陰險(誘殺事件)歹毒(霸陵尉事件)的人。

另外,李廣似乎不善理財,做了四十多年的二千石高官,死後家里卻沒有餘財。<史記>稱其得到賞賜就分給士卒,但沒有說他把自己二千石的薪水也分了。所以,我懷疑他是個“月光族”,每月工資都揮霍一空。

這樣的人,估計大家身邊都有那麼一兩個,基本上都是傻乎乎,今朝有酒今朝醉,得過且過,不考慮未來的人。跟這種人一起吃喝玩樂,那是很快活的,但要跟他去打仗,如果不死,算你命大。

因此我覺得,李廣這樣小心眼,又沒有長遠規劃的人,跟匈奴打了七十多仗,居然還能活下來,決不能說他“數奇”,相反,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

當然,他的武功和偶爾迸發的小聰明,也救了他的命。換了另一個(比如局座),恐怕骨頭渣子都沒了。

 

心眼小,容不得人,就不會吸引大批人材依附,可能連向導這種小人物都躲得遠遠的,手下或許都是些蠻勇莽撞之士。再加上沒有謀略,遇上弱小的敵人還可以欺負一把,換上狡猾強大的敵人,還不被打個落花流水?

而事實上李廣幾乎每次硬碰硬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少數的幾次勝利,也都是倚仗數十倍于敵的實力(1003)、使詐(誘殺敵酋),或傍大款(衛青)才取得。

<史記>對衛青的評價還比較正面,對霍去病就頗有微詞,說他雖然勇猛,敢于深入敵後,但不愛惜士兵,自己的食物吃不完要扔掉,士兵卻餓著肚子。只是他運氣很好,雖然深入敵境,卻沒吃過被圍困的苦頭。

總之,司馬遷認為霍去病之所以能建功,是因為勇敢、皇帝寵愛(讓他挑選精兵壯馬),再加上運氣好。

但仔細想想,如果霍去病的士兵都餓得半死,居然還能橫穿大漠,在激烈的追逐、肉搏戰中消滅成千上萬匈奴人,再帶著戰利品跑回來,且少有傷亡慘重、從無全軍覆沒的記錄…這怎麼可能嘛!誰不相信就試試一兩天不吃飯,看你還能跟人打架不?

現在某些專業的探險家,全身現代科技和肌肉,橫穿沙漠時還把命給送掉了。而衛青和霍去病帶著一大群之前可能連沙漠都沒見過的農民騎兵,穿過沙漠去攻擊嚴陣以待的匈奴精兵,強龍硬壓地頭蛇,將對手打得落荒而逃,這是一幫飢腸漉漉的士兵能辦到的嗎?一次是運氣,次次都勝利還是運氣?這是運氣爛大街的年代嗎?

漢將中餓死士兵最著名的其實是李廣利(注意他和李廣不是一家人),這蠢貨帶十幾萬人出去作戰,陣亡僅數千,卻餓死一大半。這在人類軍事史上也是極罕見的,然而漢武帝卻一再讓他領兵出戰(這水平還叫會用人)。在他手上斷送的漢家子弟估計都有十萬之眾,他一個人的敗績就幾乎抵銷了衛青和霍去病的一半成就。

綜上所述,我對衛霍的成功和李廣失敗的原因作了個小結。

衛青的成功在于:其人雖地位尊貴,受皇帝寵幸,有勇有謀,但卻能謙讓愛士,溫和仁慈,故能吸引大批人材歸附,為其奔走策劃。

大凡有一技之長的人,都自命不凡,不能容忍別人的侮慢,這在春秋戰國及秦漢之際猶為突出。燕國平民田光,僅為太子丹一句告誡之語,就自殺身死,容不得別人(那怕是太子這種地位尊貴的人)對他人格的半點懷疑。同樣情形,在那段時期的史書中,比比皆是。

尊敬有材能的人,給予很高的禮遇,是招睞並留住他們的最好方法。衛青做到了這點,即便史書中沒說他手下有多少能人異士,我也敢肯定那一定會有。

指揮成千上萬的軍隊出征作戰,其中有多少事情要處理,主帥個人絕無足夠精力去一一過問。而一個細節上考慮的不周,往往就造成整個戰役的失敗。沒有一大批有材能的人輔佐,偶爾僥幸取得一兩次勝利不奇怪,象衛青那樣攻必取,戰必勝就不可能了。

不過,由于衛青出身微賤,又是靠女人爬到將軍位置。雖然後來的功勞是靠自己的材能,但大約仍不為士大夫(包括司馬遷這些史官)發自內心的認可。

霍去病的成功在于他的軍事天才、事業心和冒險精神。

這傢伙和後世的岳飛很象。

皇帝曾想教他孫子、吳子兵法,他一口回絕說:“打仗要看對付敵人的方法策略,不必讀古兵法。”

宗澤也曾說岳飛:“你喜歡野戰,應該學些兵法戰陣。”

岳飛說:”打仗這玩藝,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必學什麼陣法。”

這兩位相隔千年的將星,說出相似的話,讓我不能不認真考慮其內含的深義。其實,這不就是辯證唯物主義中最精華的那句話嗎?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武帝為霍去病造了一所豪宅,要他去看房,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似乎對戰爭以外的事都不甚感冒,很有事業心。

行業天才+旺盛的事業心,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再加上他敢于冒險,險到敵人都不相信他敢冒這個險,直到他的鐵蹄踏穿了帳蓬,才醒悟:“這小子真敢來啊!”此時如果認清形勢,立即溜號,或許還能撿回一條命。

單于和諸王們都很聰明,在關鍵時刻能毅然逃跑,才沒被霍去病砍死,這種臨危不亂的本領,也是值得我們終生學習的。

當你明白自己不是對手的對手時,快速立下逃跑的決心是很重要的。

李廣失敗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一個將軍,失敗到連一個好的向導都找不到的地步,你還能指望他手下會有張良、蕭何、韓信?

一個人只因依法不給他開門就被他殺掉,你能指望他手下有魏徵、海瑞、董宣?

一個曾有過誘殺敵人記錄的人,你能指望還敵軍會向他投降?而不是跟他打到至死方休?!

人都會犯錯誤,這時就需要有人來指出他的錯誤,幫他改正錯誤,李廣手下肯定缺乏這些人。

我不相信衛青和霍去病在戰爭中沒遇到過諸如:“將軍,我們是不是走錯路了?” “原來這里有口井的,怎麼沒了?!” “報告將軍,情報有誤,單于大營根本不在這里!”"糧食不夠了!怎麼辦?"之類問題。這時,就需要很多專材幫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所有人望著他們,等他們象神一樣說出斬釘截鐵、氣吞山河,又無比正确的豪言壯語。


每次想到李廣,我就想象他是一個威嚴的巴士司機,載著一車不敢作聲的乘客,他的決定,他的個人智慧,決定了所有人的命運。當他離開熟悉的城市,駛入荒涼的曠野時,他和乘客們的命運,就十分令人擔心了。

而衛青的巴士上,坐著各種各樣的修理工、工程師、天文學家、氣象學家、水利專家、交通警察、野外生存專家、談判專家、軍火專家、拳擊家、劍客、槍手、師爺……而這些人都齊心協力幫助他,而他也謙和地聽著各種意見和建議,再用自己的聰明材智作出選擇,扭動他的方向盤……


那麼,李廣為何那麼有名,那麼受司馬遷的推崇呢?

這有幾方面因素,首先是司馬遷和李廣同病相憐,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時代背景。

秦漢時期中國人尚武,沒有軍功就難有社會地位,項羽式的英雄最受人崇拜!

而匈奴對漢人的自尊心傷害是最大的。

最初是高帝劉邦被圍平城,差點被俘,然後單于寫信調戲皇后呂雉,到漢武時代屢屢犯邊搶掠。

崇尚武勇的漢人,屢屢遭到匈奴人的侵犯和羞辱,心中的壓抑和憤怒可想而知。

然而當時的名將如韓安國、程不識等人,以及朝廷高官都畏敵如虎。每次朝議要對匈奴報復時,這些人就會拋出很有殺傷力的話:"要跟匈奴打仗,你比高帝如何?"

主戰派當然不敢自吹比高帝還能打,只能吶吶地說:"不如。。。"

然後老將們就用教訓的口吻道:"高帝當年尚被困平城,差點被匈奴俘虜,你算老幾,要和匈奴較量?"

老臣們也說:"打仗勞民傷財,能忍則忍吧,何必跟野蠻人計較呢?"

 然而這時候就有個李廣,根本不把匈奴人放在眼里。你敢來我就敢上!你挑戰我就迎戰!誰他媽怕誰!?

在當時朝野一片恐匈的氛圍下,這種李廣式的精神,是很能鼓舞民心士氣的!

"我們還有李將軍在!"

那時他或許是漢人的精神支柱,也是軍魂!

所以,李廣才贏得了民眾的愛戴和無與倫比的聲望。

以至他後來雖屢遭失敗,人們也沒有計較(假設司馬遷沒有胡扯)。

不過,最終擊敗敵人的,還得靠衛青和霍去病這種真正的將材。

 

城市隱者

 

200912月于澳門

沒有留言 :

追蹤者

紅葉,又見紅葉,

紅葉,又見紅葉,
秋天,又是秋天...

踏歌行

在那高高的青山上,有怒濤一樣的白雲!
在那無際的群山中,有我愛的清風.
迎著風,我走在洁白的雲邊,四周是深色藍天.
我唱著歌,給那爛熳的山花!

關鍵字

隱者的天空